30日,文化和旅游部舉辦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2021年藝術、科教、非遺工作重點、亮點。發布會上,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2022年將持續深化科技創新,完善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。
文旅科技創新工程100立項 首批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試點7個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開局之年。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王磊在發布會上表示,文旅部印發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規劃》,明確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要求、重點領域、主要任務、保障措施。參與編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,凝練并組織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。委托立項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00項。認定第三批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18家,實驗室總數達到37家。評定首批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試點7個。遴選文化和旅游裝備技術提升優秀案例39個。出臺文化和旅游國家標準6項、新立項9項,批準行業標準及修改單7項、新立項31項。組織相關單位代表中國首次提交旅游國際標準3項,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新突破。推進文化和旅游數據資源共享,編制完成文化和旅游部政務數據共享清單和需求清單,推動文化和旅游部一體化平臺適老化改造,提升平臺使用體驗。
記者了解到,與此同時,文旅部還加強文化和旅游理論和文藝評論研究。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27個、年度項目221個,設立部級社科研究項目38個。深入開展行業智庫建設,公布國家圖書館等首批19家文化和旅游行業智庫試點單位。實施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計劃,資助項目35個。
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 拓展旅游產品、豐富旅游業態
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開展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的試點,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。此項工作的開展是何背景和考慮?2022年又有何安排?王磊回答了記者提問。
他表示,為貫徹落實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》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規劃》關于認定和建設一批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載體的部署,2021年,文化和旅游部首次開展了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試點工作,在東北、華北、華南、西部、中部等片區,對不同類型的園區進行征集和遴選,確定了7家進行試點。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是“以拓展旅游產品、豐富旅游業態、優化旅游服務、提升游客體驗和滿意度為目標,面向旅游業開展科技研發或應用,有明確的地理邊界和獨立管理機構的科技園區、產業園區、旅游景區、特色小鎮等區域”。與此前建設的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相比,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定位為中觀、宏觀層面,主要職責是圍繞旅游業高質量發展,開展科技研發或應用、裝備生產或升級、標準制定或試點等工作。按照可借鑒、可復制的要求,在不同方向、不同領域、不同區域進行引領示范與交流合作。
記者獲悉,“十四五”期間,文化和旅游部將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,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,建設一定數量規模、質量更好、類型更豐富的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,以科技創新引領業態便利化、智能化、品質化變革,支撐旅游業高質量發展。
深化科技創新 完善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
2021年即將結束,對于新一年文旅部科技教育方面有哪些新工作?王磊表示2022年重點工作從三方面進行:
一是繼續深化科技創新。參與編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文化科技與現代服務業”專項2022年度指南。組織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委托實施工作。不斷完善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,立項和出臺一批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,加強標準國際交流與合作。關注跟蹤前沿技術,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示范,推動技術在文化和旅游典型場景的應用和創新。
二是加強社科研究。聚焦文化和旅游重大課題和工作任務,開展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、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的立項和管理工作。完善文化和旅游研究成果推優機制,推出一批優秀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。進一步完善行業智庫體系,確定新一批行業智庫建設試點單位,刊發高質量智庫要報。
三是推動行業教育提質增效。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《關于促進新時代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組織實施2022年度“提質培優”行動計劃,舉辦第四屆“梨花杯”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,以及開展研學旅行示范基地創建工作。